中国6月社会消费品
从国家统计局获悉,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共计660536亿元,若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实现了5.3%的增长。中国6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287亿元,同比增长4.8%,市场原先预期增长5.6%,而前值为增长6.4%。
数据来源:统计局、中研普华整理
中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2.8%,市场预期增长3.7%,前期数据也为增长3.7%。1月至6月期间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46658亿元,同比下降11.2%。6月份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3%,降幅较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具体来看,上海上涨0.4%,而北京、广州和深圳则分别下降0.3%、0.5%和0.6%。二、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.2%和0.3%,降幅与上月保持一致。
2025年6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延续稳健复苏态势,消费活力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持续释放。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,家电、家居等品类消费需求显著提振,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的协同增长成为核心动能。线上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,即时零售通过“分钟级履约”重构消费时空边界,社区团购与前置仓模式深度融合,推动生鲜、日用品等高频品类线上化进程加速。与此同时,线下实体零售加速数字化转型,智能美妆镜、VR试衣间等技术创新提升消费体验,仓储会员店、折扣零售等新业态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份额,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消费生态。
数据来源:统计局、中研普华整理
消费升级与分层趋势并存,驱动零售行业向精细化运营转型。Z世代群体推动“情绪价值消费”崛起,剧本杀、虚拟偶像周边等新兴业态成为社交货币;银发族健康监测、适老化改造需求催生千亿级市场,智能药盒、防滑鞋等细分品类快速增长。区域市场方面,县域消费增速持续领跑,下沉市场成为品牌增长新引擎。企业层面,头部零售商通过全渠道整合与供应链优化构建壁垒,而设计师品牌、智能零售新锐则凭借小众定位与社交营销突围。未来,随着AI预测、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深度应用,零售行业将加速向“效率革命”与“价值重构”方向演进,形成更具韧性与创新力的产业生态。
中国零售业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。当线上渗透率突破85%的临界点,行业增长逻辑已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深耕”。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商品交易,而是追求情绪共鸣、文化认同与即时满足的复合体验。上海某沉浸式剧本杀体验馆的客单价突破300元,印证了Z世代将购物视为社交货币的深层需求;而银泰百货的“云逛街”服务通过VR设备实现远程试衣,转化率提升25%,则揭示了技术如何重构消费场景的边界。
这场变革背后,是三大动力的交织:消费分层催生多元化需求,技术迭代打破渠道壁垒,商业模式创新重构利润分配。即时零售的崛起最具代表性——京东七鲜春节期间订单量同比翻倍,30分钟达服务覆盖39个城市,这种“所想即所得”的极致体验,正在重新定义零售的时空维度。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《
零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
市场集中度提升与生态分化同步发生。头部企业通过“全产业链整合+数字化运营”构建护城河,永辉超市仓储店转型实现逆势增长,单店同店增长达15%;而国际品牌如Costco、山姆会员店加速扩张,7-Eleven、罗森等便利店通过区域授权模式渗透下沉市场,但市场份额正被本土品牌蚕食。
新锐势力的突围路径更具启示意义。设计师品牌SHUSHU/TONG通过“小众定位+社交媒体营销”打开市场,客单价超3000元,复购率达35%;便利蜂等智能零售品牌则以“数据驱动+柔性供应链”满足“日抛型”消费需求。这种差异化竞争,正在改写传统零售的规则。
区域市场的梯度发展呈现鲜明特征:一线城市向高端化、体验化演进,北京SKP黑卡会员年消费额超50万元,复购率85%;而三四线城市珠宝消费增速达20%,周大福“新城镇计划”单店月均销售额突破80万元。这种分化要求企业建立“精准画像+动态调整”的区域策略。
技术赋能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已渗透至零售全价值链。某头部企业的AI产品能10分钟生成20个混剪视频,使商品点击率提升45%;屈臣氏与华为联合推出的智能美妆镜,集成肤质检测与虚拟试妆功能,首批产品3秒售罄。这些案例表明,技术不再仅仅是效率工具,而是创造新消费场景的核心引擎。
供应链的智能化升级更具颠覆性。物联网技术使行业平均库存周转效率提高,动态定价算法让价格敏感型商品毛利率提升。某企业通过预测模型将缺货率降低,同时减少过剩库存,这种“精准供需匹配”正在成为行业标配。
零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
高端市场精细化运营:高净值人群配置黄金比例提升,推动高定珠宝、古董珠宝需求增长。老铺黄金新增门店均布局高端商场,单店年销售额破亿元。
大众市场快时尚迭代:铜镀金、银饰等轻奢材质通过柔性供应链快速响应潮流,价格带下探至200-500元,满足“日抛型”消费需求。
男性消费崛起:男性珠宝消费占比提升至18%,蒂芙尼推出男士系列,周大福“硬核金饰”销量年增40%。
出口增长与标准输出:中国珠宝出口额同比增长,东南亚市场成新增长点。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整合保税监管与跨境交易服务,推动“中国标准”国际化。
银发经济与健康消费:银发族美妆消费年均增长,男性护肤市场规模突破540亿元。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的智能药盒,通过AI提醒服药并同步数据至子女手机,60岁以上用户占比达65%。
挑战与机遇
消费增速放缓与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,仍是行业面临的两大挑战。但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红利、绿色消费的崛起、全渠道融合的深化,也创造了新的增长极。企业需要构建三大核心能力:以消费者洞察为驱动的精准运营,以技术为杠杆的效率提升,以文化为根基的品牌溢价。
在这场重构与新生的变局中,中国零售业正在书写自己的答案——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,从“渠道为王”到“用户主权”,从“规模竞争”到“价值共生”。这场变革的终极目标,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,更是商业文明的进化。
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及定制化战略规划方案,请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